新式焚燒爐破解垃圾處埋難題近段時間,來往廣西平樂縣張家鎮燕水村的人絡繹不絕,大家來到村里不是看風景走親戚,而是慕名前來觀摩村里一座日處理生活垃圾兩噸的新式垃圾焚燒爐。 記者在燕水村看到,這座垃圾焚燒爐直徑約2米,高約6米,呈圓錐狀,煙囪正冒著白煙,爐門口空地上堆放著一小堆灰。據燕水村村委主任李會常介紹,當天村民把1噸多生活垃圾倒入爐中,僅用了6個小時便全部化為了灰燼,一個月下來,焚燒爐已焚燒各種生活垃圾20多噸,產生的灰燼不足0.5噸。該爐點火方便,無需柴油助燃,能將生活垃圾完全燃燒,適合四五千人的村莊使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舊式垃圾焚燒爐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直接燃燒瓜果皮等濕度大的生活垃圾,需要將其曬干后才能入爐焚燒。為了研制出能完全燃燒生活垃圾的新式焚燒爐,李會常和村民蒙明和、翟壯旺等人一起想辦法,從農村土法建造瓦窯、石灰窯、炭窯中得到啟發,制定了造爐方案,張家鎮政府投入資金約1萬元,經過半個月時間,一座日處理生活垃圾兩噸規模的焚燒爐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垃圾處理是當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普遍問題,為破解“垃圾圍村”現象,平樂縣在沒有專門垃圾處理站,缺少垃圾填埋場,財政經費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大膽創新,解決垃圾處理難、清運難、填埋難等問題。據介紹,燕水村建焚燒爐取得成功后,張家鎮緊接著在馬安村、下龍村開建兩個垃圾焚燒爐,并計劃在全鎮行政村建設10至15個新式垃圾焚燒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