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焚燒爐綜合處理示范點位于南鄉鎮雙江口公路旁的焚燒爐場,每天都要焚燒五、六噸的生活垃圾,由于第一代焚燒爐建設得不太合理,垃圾燃燒不充分,往往來不及燃燒,場內堆得到處都是垃圾,爐內燒爐外也燒,整個場臭氣沖天、煙塵滾滾,路過行人不得不捂住鼻子,車輛不得不關好窗,人稱“鬼地方”。為了解決好存在的問題,該鎮領導不斷走訪群眾調研,組織村干部到校椅、石塘等鄉鎮先進村學習交流,并多次召開專題研究會。今年11月初,該鎮在廣泛征求和積極借鑒先進做法的基礎上,最后制定出了建設第二代焚燒爐方案。即把焚燒爐設計成“啤酒瓶”狀,借鑒傳統燒磚窯技術,爐底部和頂部都是圓形,爐高約10米,爐的下面部分不同的高度初分進口、出口及左右風口,設計風口主要是方便人對沒有燃燒或不充分的垃圾進行翻動,同時也能夠起到吸風促進垃圾燃燒的作用。經過半個多月的建設,目前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 據悉,雙江口焚燒爐場是南鄉鎮垃圾綜合處理示范點,嚴格按照示范點要求來打造,除了修建兩座新的第二代焚燒爐外,場內還建設四格垃圾分類池,即可堆肥、不可堆肥、危險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并蓋好鐵棚。 “每天我們村產生的垃圾就有6噸左右,我們第二代焚燒爐從投入使用這幾天來看,一個焚燒爐工作量及效率相當以前的兩個舊焚燒爐,燃燒得快而且比較充分,大大減少了因垃圾燃燒不好造成的二次污染!备吡x村李樹暢說。 該鎮垃圾綜合處理示范點第二代焚燒爐向“生態型”的轉型成功,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就連過往的人們都不禁駐足觀看。 |